实践证明,人在心情好的状态下,头脑敏锐、精力充沛、处事妥善,效率也高,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免疫调解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因此防御功能较强;反之,情绪处于忧郁、悲伤、烦恼、焦虑之中,尤其遇事不能冷静,恼怒、激动,会直接影响到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一致认为,情绪因素是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成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释放增多,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分泌增加,还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内分泌紊乱,导致体内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上述不难说明,心情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老人群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
人的一生中,心理上的不平衡、情绪上的不稳定谁也难免,即使是心理医生和我们从事保健工作多年的人,遇到问题也常常出现短暂的情绪波动,问题在于怎样解脱,如何面对和维护心理平衡。
维护心理平衡,首先在于平时要保持好心情,才能更好地应对不顺心、堵心、压抑甚至突发事件的侵袭打击。人的应急能力在生理上是有限的,在心理上更要培育好心情,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自然和家庭环境,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平日保持好心情,一是注重保持好的心态,二是努力克服消极情绪。如能从以下方面着眼,将会有益身体健康:
1、能善于自我培养情趣。在体力、经济和规范允许的前提下,学自己想学的知识,干自己想干的事,玩自己想玩的项目,看自己想看的书报、画刊。自己和家人不要有过多的约束和限制活动,不要苦着自己,想外出旅游、逛公园、看各种节目、学跳舞、书画、电脑等等,就马上去实现。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只要觉得有情趣,能使心境、视野开阔,能陶冶自己的活动,就去积极参与,不畏流言、不惧蜚语。
2、心理上保持年轻。谁都明白衰老是自然规律,但未必都能做到从心理上更好地保持年轻。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完全可以不同步,要防止人未老心先老,50岁就认为自己已老了,60多岁觉得自己不中用了。应当树立一种比自己实际年龄小几岁的心态,日常生活中用加减法的方式来计算年龄,如在着装、美容、社会活动、待人接物等方面,在实际年龄上减5~10岁,如60岁就当自己50多岁。在体力、体育运动、外出旅游等活动的时间安排和速度上,特别在体力负重、攀高抻拉等活动量上应在实际年龄上增加5~10岁。中老年人一定要牢记在体力活动中要量力而行。
3、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平时不忘老年朋友,也要广交新朋友,交中青年朋友,与儿孙交朋友,与老伴不仅仅是夫妻,更要努力成为知心朋友。善于聊天、谈心,与人交谈能缓解压抑心情、减少孤独、开阔视野,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4、学会风趣,多些幽默。常看一些有趣的文学书刊和幽默笑话、喜剧,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树立高雅风度。幽默会使人笑口常开,欢乐愉快是一种维护心理健康的防卫机制。
5、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生活和娱乐活动。切记不可机械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去执行什么任务,必须几点钟内完成,以不强求、无压力为前提,轻松愉快度过晚年。
6、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生活中争取做到“六多”和“六少”,首先想到自己的年龄已进入老龄群体,想想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与人争高低,平时做到能本着宽容的态度对人对事。
多看些喜剧或欢快的节目,少看些悲伤、恐惧的书刊;
多回忆有意义、值得回味的事,少想苦恼不愉快的事;
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少干涉儿女和晚辈的事;
多参与有益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少与他人攀高比低;
多与亲朋好友交往、谈心,少议论街坊四邻和他人长短;
多从客观角度、实际出发看问题,少去劳神、推理、琢磨事。
世界卫生组织对衡量心理健康提出了四项标准:
①良好的个性。如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豁达乐观。应做到遇事情绪稳定,生活目标实际。
②良好的处事能力。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④良好的道德行为。能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希望中老年朋友要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只要主观努力去保持好心情,定能有益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