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物钟若始终运转正常,则可活过100岁,如果人违背生物钟运转规则,可能造成生物钟运转失常,而生物钟运转失常,是体弱、疾病、早衰、短寿的总根源。
人了解和掌握生物钟现象有好处,一方面积极配合家庭成员的生物钟规律,充分利用高峰期,多做些有益的工作。低谷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顺应生物钟要从每天每时的每一件事做起,顺时起止,使生物钟运转正常。生物钟养生的要旨在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起床、用脑、一日三次适量就餐,饮水、午睡、体育或文娱活动等均要按时。节假日注意保持生活节律,不可过于劳累,避免出现“节后综合疲劳症”。
人体内的生物钟总是固执地坚持每天24小时的作息时间表。如果把一个人放到每天时间不足的环境中,生物钟很难自动调节,他就会因为失眠等问题而无精打采,影响工作效率。人不遵守生物钟,一两天内就可能感到累,时间长了就要生病。不分白天黑夜不停地工作,就会使人的思想不易集中、健忘和情绪败坏;时日长久,就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人的身心健康就无法维持。生物钟一次不准点,至少需要五六天才可恢复,即一次的“错点”,需要五六天来纠正。这种错点积存多了,就会影响生物钟的功能。
每天6~7时、10~11时、18~21时这三个时段,人在这些时间段脑细胞活力强,记忆中枢敏感,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子夜0~1时,人入睡中体内释放的生长激素最多,新陈代谢快,皮肤细胞的增殖速度是醒来时的8倍多,所以这段时间也被称为“美容睡眠期”;16~18时是运动的理想时段,这时人的体力和耐力都达到高峰值,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也最敏锐。
加拿大医生对白血病患儿,在下午至晚上给他们进行化疗。这种被称为“时间疗法”的效果比上午要好,患者也比较容易承受。按一定时间服用药物,可以使药发挥更好的疗效。例如,哮喘病人往往在夜间呼吸更困难,这是因为,夜间人的肺部工作效率都不如白天高。所以,呼吸疾病专家在治疗哮喘时,把某些药在夜间的服用剂量增加为早上的2倍。
现代时间药理学证实,体温、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及尿钾排泄等在24小时内有规律性活动。药物作用也常呈现昼夜节律,这是由于药物在吸收、代谢和排泄速率中,任一因素的昼夜节律都会影响药物效应。许多药物的疗效会随人体自身昼夜节律变化而变化,同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不同时间服用,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更多。凌晨4时,人体对胰岛素最敏感,即使给予低剂量抗糖尿病药,也可达到满意效果。早晨6时,服用阿司匹林,半衰期会延长,达到浓度最高点的时间比其它时间要快。上午8时,消化系统处于最佳状态,营养物质容易被吸收,此时也是服用维生素的最佳时间,因为某些脂溶性维生素A、D和E较难吸收。消炎痛、布洛芬一类的抗痛药物,也应在上午8时左右服用为宜。这时用药,其镇痛作用是晚间应用的3倍。
补牙或拔牙,最好在18点以后,因为人的痛觉在11~12点最敏感,18点以后痛觉最不灵敏,人体可更好地耐受痛觉。人们尽可能在春秋季节镶牙。冬天和夏季镶牙,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不但影响口腔组织伸缩性,还影响镶牙材料的性能。因为人的血压上午高下午低,22时人体免疫功能最强,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在这个时间术后不易感染。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作多半在早晨,发作的月份多半是4、5、7月,这几个月份因为天气变化较大,易诱发冠心病;早晨因冠状动脉紧张度较高,其管腔直径也最小。根据这一规律,冠心病就应该用一些抗绞痛的药物,能预防心绞痛病和心肌梗死的发作。
人体生物钟的老化主要表现为生物节律性的改变。老年人的生物节律与年轻人相比,有4个方面的改变。一是部分节律振幅发生变化,减弱、增强或消失;二是部分节律发生相移;三是部分节律周期缩短;四是生物节律的可驱动性减弱。人要保持与大自然的融洽,人体的生物节律本身就是适应大自然周期性的变化而来的,所以,经常性的户外活动,能使机体的生物节律与自然的明暗周期同步,这样便能使生物钟的衰老过程得到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