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对于上班族来说,晚餐几乎成了一天的正餐。不少家庭养成了一种早餐草草了事,午餐简单对付或随机应变,晚餐丰盛的“生活习惯”。更有些人很少回家吃晚饭,下班后就开始每天的“应酬”,吃喝几个钟头;或者加班熬夜后把晚餐和夜宵放在一起,吃完后马上睡觉。这些都是极不符合养生之道的,医学研究表明,我们的“问题晚餐”潜在很多健康隐患,是引起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晚餐哪里不合理
三大不良“晚餐习惯”
晚餐太晚:现在都市里的家庭用晚餐的时间普遍推迟,一些家庭甚至要在晚上八九点钟才进晚餐。老人为了等儿子、儿媳们一起回家进餐,尽管肚子已饥饿,仍坚持忍受。小孩子肚子饿了要吃饭,爷爷奶奶总是说:“再等一下,爸爸妈妈就回来了。”长此以往,胃肠疾病自然难免发生。
比例失调:一日三餐进食量的比例应当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而定。一般来说,早中晚三餐的比例应为343;如果晚上9、10点钟睡觉,其比例应为442。
这样既能保证活动时能量的供给,又能在睡眠中让胃肠得到休息。但是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倒金字塔式的三餐:“早餐吃的少、午餐吃的好、晚餐吃的饱”的饮食方式。其实,在一天的饮食需求上,小肠的需求恰好是相反的。
营养过剩:不少家庭的晚餐菜肴丰盛,鸡、鸭、鱼、肉、蛋摆满餐桌,这些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会使血脂的凝固性增强,极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又可导致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把过多的胆固醇运载到动脉壁堆积起来,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处理糖的能力下降。每天的热量供应集中在晚餐,会加速糖耐量的降低,加重胰岛负担,促使胰腺衰老,最终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和血管病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