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以说最常见的疾病了。一年365天,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而到了春季,气温上升之余,又“阴晴不定”,忽冷忽热,感冒更成了“家常便饭”。
日前,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3962人中,90.46%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74%感冒1-3次,18.73%感冒3-5次,仅9.54%的人从不感冒;接近7成的人选择自己“买药吃”,而高达46.31%偶尔会去输液。感冒虽然人人熟知,但并不意味着人们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它。专家认为,人们在应对感冒时常存在三大误区。
倒春寒,感冒患者激增
误区1:乱吃抗生素
小王体质较差,一年会被感冒缠上三五次,但他几乎从来不去看医生。他觉得去医院看病又贵又麻烦,医生开的药也和自己买的差不多。他自称是久病成医,说起应对感冒的招数来可是一套一套的,用点抗生素不就完事了吗?
实际上,68.88%的人做出了和小王一样的选择:自己买药吃。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京岚教授分析认为,接近七成的人自己买药吃本身并没有错,但像小王这样动不动就吃抗生素,就不对了。“实际上,至少有70%的人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滥用了抗菌药物,而多以先锋类、头孢类和大环类为主。”他解释道,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
误区2:硬扛着不看医生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看出,仅7.9%选择看医生,所占比例较低。有23.22%的人对感冒置之不理,选择“扛着”。王小姐就是典型,“碰上感冒我坚持‘三不原则’,即不看医生、不吃药、不输液,任其自生自灭。”
王京岚对此表示,由于感冒是种自限性疾病,对年轻人来说,如果能够忍受头疼、发烧、流鼻涕等确实是感冒引起的症状,“扛”上几天的确能自愈,但久拖不治却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心肌炎、肾炎等。而老年人得了感冒则万万“扛”不得。他们身体状况不好,脏器病变可能性较大,身体各项功能减弱,如有症状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3:随便乱输液
“我感冒了。”“那去输个液吧,好得快!”这种对话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回答“你会去输液吗”时,46.31%的人选择“偶尔会去”,3.08%的人每次都去。“感冒输液好得快”这个误区,不知从何时起“深入人心”。
“实际上,感冒输液绝大多数没有必要。”王京岚告诉记者,没有数据表明,输液后能让感冒好得更快。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比口服药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最后,王教授提醒,感冒后有条件的话最好去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如果自己给自己开药治的话,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则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一是症状持续一周以上不见缓解;
二是使用对症药后症状依然没有减轻,比如发烧时吃了退烧药后依然高烧不退;
三是脏器出现问题,如咳黄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