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治疗是利用电场环境阻断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从而达到干预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自从2015年FDA批准TTF疗法用于新诊断的胶母细胞瘤之后,电场疗法就一直为人所关注。然而,由于美国电场疗法高昂的治疗费以及无法在国内实施的限制,很多癌症患者只能望洋兴叹!
喜报!中国终于引进电场疗法!
电场疗法在国际的临床应用上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然而中国的电场疗法何时有望能够在中国应用到临床?费用如何,这才是国内患者真正关心的问题!
暨近两年日本成功引进该技术,并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后,中国也着手开展此项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预防复发和转移等多项独有优势的新技术,并且已经有多个国内神经外科专家在评估与参与该技术的临床试验。
今日终于收到喜报,在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的数十家成员单位(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为代表),以及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域专家大力支持、指导和参与下,由企业牵头,启动了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国产化自主研发的进程!这意味着,国产的电场疗法有望开展临床试验,并进一步进入临床,造福患者!
业内专家透露,现在已完成国产设备定型,同步完成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报送型式检验,然后启动CFDA临床试验,待实验数据证实有效性后,才能上市并扩大临床治疗。
在该领域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在具体原理及实现方式、配套计划、实现多模态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创新,较国外专利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
电场疗法的费用如何?
关于这项新技术,深入了解的专家并不多,美国亨利福特医院、梅奥诊所的专家可接受癌症患者电场疗法会诊申请,但是美国的治疗费用较高,每天700美金,需每天去医院治疗。
此外,日本也引进TTF电场技术,并已成功研发类似TTF的电场治疗设备,称为ECCT,一套设备9万人民币左右,可购买回国内长期使用。
中国方面,希望通过大幅度降低成本、创新设计,探索国人个体化治疗参数,为中国脑胶质瘤患者提供有效、便利、质优价廉的治疗方式,为我国肿瘤领域电场治疗及研究作出贡献,待上市后,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将会第一时间报道!
电场疗法的有效数据!
对于国际上的临床数据,领域内专家表示,TTF现在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已由多中心大宗临床数据证实,其结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JAMA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献。前两年还有许多专家质疑这项技术,但是最近以来,国内外专家已在大宗数据面前逐渐认同了该无创治疗方式的效果。
最初的试验研究了电场疗法作为10例复发性、难治性GBM患者的单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接受电场治疗的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有67.5%在开始治疗后1年仍然存活!
第二项试验性试验在20名初次接受标准放疗和替莫唑胺初次治疗的新确诊的GBM患者中,测试了电场疗法联合替莫唑胺对比替莫唑胺单药治疗。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55周与31周。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39个月,而单药组大约14.7个月,存在巨大的差距,并且对于肿瘤患者意义重大!!所有接受电场治疗的患者仅出现治疗部位皮疹。没有3级或更高的毒性。
复发性GBM管理中的前瞻性随机试验
这项前瞻性,随机,国际的3期EF-11试验比较了电场治疗与全身治疗复发性GBM患者的疗效。117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电场治疗,120患者选择全身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接受TTFields治疗的患者被指示每天佩戴该设备≥18小时。
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基于EF-11试验的结果批准了电场疗法治疗复发性GBM,与全身治疗相比,电场治疗的生存率相当,并且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第三阶段关键EF-14试验
一项前瞻性随机3期临床试验(EF-14)评估了TTFields在新诊断GBM初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使FDA2015年10月批准电场疗法联合替莫唑胺用于治疗新诊断的GBM。
在国际EF-14试验中,695名完成放化疗的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电场疗法+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或单独替莫唑胺(标准辅助治疗)的维持治疗。实验结果显示:TTFields组与对照组的中位PFS显着更长(7.1个月VS4.0个月)。联合组中位OS为20.5个月,而对照组为15.6个月。
在2018年3月16-17日即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上,美国TTF电场技术机构的Doyle教授将发表TTF治疗复发胶母细胞瘤的精彩报告!让我们共同期待!
最后,小编整理了电场疗法的详细数据信息,感兴趣的患者可以点击下文了解详情:临床指南:电场治疗在脑胶质瘤中的进展及应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或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400-666-7998).我们希望,这种新型癌症疗法能够早日在国内上市,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参考资料:
1. Stupp R, Hegi ME, Mason WP, et al.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with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versus radiotherapy alone on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in a randomised phase III study: 5-year analysis of the EORTC-NCIC trial. Lancet Oncol. 2009;10:459–466.
2. Stupp R, Mason WP, van den Bent MJ,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 2005;352:987–996.
3. Siegel R, Ma J, Zou Z,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14. CA Cancer J Clin. 2014;64:9–29.
4. Gilbert MR, Wang M, Aldape KD, et al. Dose-dense temozolomide for newly diagnosed glioblastoma: a randomiz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J Clin Oncol. 2013;31:4085–4091.
5. Chinot OL, Wick W, Mason W, et al. Bevacizumab plus radiotherapy-temozolomide for newly diagnosed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 2014;370:709–722.
6. Gilbert MR, Dignam JJ, Armstrong TS,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bevacizumab for newly diagnosed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 2014;370:699–708.
7. Anton K, Baehring JM, Mayer 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over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12;26:825–853.
8. Gallego O.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glioblastoma. Curr Oncol. 2015;22:e273–e281.
9. Weller M, Cloughesy T, Perry JR, et al. Standards of care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glioblastoma—are we there yet? Neuro Oncol. 2013;15:4–27.
10. Mehta M, Brem S. Recent upd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glioblastoma: introduction. Semin Oncol. 2014;41(suppl 6):S1–S3.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zNzM0OA==&mid=2651109677&idx=1&sn=26cdd783ed13ea93b29a84f058ecad28&chksm=bd1ada868a6d539023e37e0405c8172113f1e883a5a22d0bba01a17346a4ed3d1a4a7110cd39&mpshare=1&scene=1&srcid=0306nO5qBmaXvuilDl9gyRBB&pass_ticket=dyySIGEyU2hFL5c9YCrjbUk%2BmFTMzqZdoRSt1slQX6o%3D#rd
全球肿瘤医生网(http://www.globecancer.com/)是由医生组建的专业肿瘤患者服务平台,是国内权威国际诊疗服务机构之一,与国内外知名医院保持密切的会诊和转诊合作关系,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适合的医院、专家、技术、药物、临床实验进行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终身的病情追踪和抗癌服务。
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完整的健康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完整的健康资讯,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医药资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