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礼来制药联合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羊城广州盛大召开。作为肺癌领域最为深度与系统的学术大会之一,论坛每年一届,旨在就当前肺癌领域重大热点进行专家层面的深度探讨与交流,从而达成一定共识,为全国肺癌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与支持,也为肺癌患者提供正确的疾病治疗参考依据。
作为论坛灵魂人物,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介绍:“在各位专家与礼来制药的大力支持之下,中国肺癌高峰论坛走过了13个年头,而在这13个年头里面,我们形成的共识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临床实践。”
今年是第14年,论坛主题定为“精准与联合:共谱免疫治疗新乐章”,吴一龙教授强调:“今年之所以将大会主题定为‘免疫治疗’,是因为从2013年《科学》杂志将免疫治疗列为重大进展后,在全球掀起了免疫治疗的风潮,且在全球专家近几年的努力下,确实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免疫治疗的机会与挑战
对于什么是免疫治疗,学界有许多的定义,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解释。但在肺癌领域,目前能看到对患者有确切治疗价值的,则只有唯一的定义:控制刹车药物的免疫治疗。
吴一龙教授介绍:“人体的免疫细胞广义上我们把它分为‘刹车’与‘加油’,而肿瘤病人的免疫系统,就是‘刹车太强大’,导致免疫细胞无法有效的消灭癌细胞或阻止其扩散。而这几年最大的进步,就是能将‘刹车’调整好,控制到合理范围,在必要时也可以‘加油’,杀灭癌细胞”。
免疫细胞的出现,让肺癌患者及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也带来了趋之若鹜的“盲从”。会前一项针对与会者的网络调查数据表明,有59.3%的肺癌医生已接触过免疫治疗。临床上也常常看到,肺癌患者找医生,就是想接受免疫治疗。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吴一龙教授接着说到,“有大部分肺癌病人,尤其是有驱动基因突变的,免疫治疗不仅对其无效,还可能因为严重的毒副作用带来新的疾病症状,而一些治疗副作用甚至是非常罕见的,许多医生可能都没有见过的”。
吴一龙教授建议大家要冷静对待肺癌的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虽然可能会产生很大益处,但也有可能出现不利的地方,建议医生们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谨慎再谨慎,尽量选择可能获益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
临床治疗在前 公益援助在后
除了处在风口上的免疫治疗,“慈善公益”的参与也成为论坛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不断有优秀的新药进入临床,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疾病。但这类先进药物的价格相对较高,虽然许多已经纳入医保进行基础治疗,但持续的维持治疗还是需要较大的费用投入,对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成为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帮助确诊为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生命,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联合礼来制药于2014年11月在全国开展“生命接力-肺癌患者援助项目”,为低保、低收入患者提供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力比泰)进行治疗。经指定医疗机构评估确认符合力比泰适应症,并领取低保金至少一年的低保患者,即可获得力比泰用药援助,直至病情进展或不再符合医学用药条件。而低收入患者只需自费使用四个疗程确认可获益后,即可获得持续公益援助。
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主任、“生命接力肺癌患者援助”公益项目负责人成吉先生介绍:“‘生命接力援助项目’从2015年1月第一位患者获得援助拿到药品开始,截止2017年2月,有将近3000名患者获益,共援助超过30000盒力比泰,其中最多的一位患者获得34个疗程的力比泰用药援助。”
作为“生命接力援助项目”的核心专家组成员,对于力比泰用药的必要性及援助项目的意义,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三科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周清教授介绍:“力比泰对于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是最常用最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有70%的患者选择了这种治疗方式。但它的价格较为昂贵,生命接力援助项目的存在将大大的减轻患者负担,帮助他们能用好药、用得起好药,是非常成功的增加药物可及性的方式。”正如吴一龙教授所言,这类药物的公益援助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完整的健康资讯,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医药资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