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视人群数已高达4.5亿,近视已成为我国一个迫在眉睫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控制、解决视觉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眼科学学术大会暨第五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期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联合苏州市眼视光医院举办了一场科普大讲堂活动,三位专家向在场的来宾讲解了从婴幼儿、青少年直至成年人三个阶段,如何应对近视及相关眼病带来的视觉健康问题。
婴幼儿期:高龄产妇需特别警惕先天性眼病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侯立杰副教授指出,自从我国开放二孩政策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先天性眼病和小儿眼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侯立杰副教授
“高龄产妇需要特别警惕孩子发生先天性眼病的情况。”侯立杰副教授建议,高龄产妇应该及时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及时发现一些先天性眼病的发生,以便让父母和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对于高龄产妇生产的孩子,家人应特别注意宝宝的眼睛是否出现了异常状况。一旦发现异状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据我国著名小儿眼病专家、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堪兴教授调查发现,我国半数以上的儿童医院不能胜任小儿眼病的诊疗工作。对于这一现状,侯立杰表示,孩子发生眼病以后,应寻求眼科医生的帮助,或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就诊。
青少年期:每天2小时户外光照可有效预防近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如果每天接受2小时以上、一周不少于10小时的户外光照,能让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降低10%。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
杨智宽教授表示,室内照明灯光的光照度一般只有几百Lux(光照度单位),而白天户外自然光的光照度能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Lux,是照明灯光的数百倍。“让室内照明的光照度达到自然光一样的强度是不现实的,如果灯光的光照度达到数万Lux的话会产生极高的温度,人体根本无法承受。”因此,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杨智宽教授呼吁,中小学应多开展一些室外的教学活动,以缓解日趋严重的青少年近视危机。杨智宽教授还介绍了一位小患者的家长提出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过去孩子放学回家,都是先做完作业才能玩耍;现在让孩子在天黑前先出去玩,然后再回家吃饭写作业。”
除环境因素以外,行为习惯也与近视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在过去,行为因素导致近视的机理一直未能得到明确的答案,而由杨智宽教授领衔研发的最新近视智能防控可穿戴设备“云夹”将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杨智宽介绍说,云夹能精准地监测孩子的阅读时长、距离、角度、环境光强与户外活动时间等5大影响孩子近视发展的后天因素,并通过震动实时提醒孩子改进不良姿势、环境等,还能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孩子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成年期:近视手术是缓解人才危机的重要途径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博士生导师张丰菊教授表示,随着我国近视发生率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的急速攀升,许多对视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岗位,如公安、军队、民航等将面临人才危机,而近视手术则是缓解这一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博士生导师张丰菊教授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学生的近视率已超过80%。针对这一局面,张丰菊教授指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非近视人口可以满足以往的人才需求。但随着越来越高的近视率,视力将成为阻挡在人才与许多岗位需求之间的一道“门槛”。所幸的是,现在的近视手术技术安全性非常高,已得到公安部队、军队一般兵种和民航部门的认可,近视手术可以有效地扩大这些职业的人才选择范围。
据张丰菊教授透露,目前先进的近视手术方式已经可以满足高强度身体对抗以及极端环境的需求,美国、欧洲等地的宇航员、特种兵、战斗机飞行员等均可以接受近视手术。随着我国近视手术临床、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未来将被更多的特殊职业所接受。
本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完整的健康资讯,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医药资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