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起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肾病等多种并发症,其中有一类并发症虽不会威胁生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就是糖尿病性眼病。
☆ 眼部病变风险更大的糖尿病人群
哪些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并发眼部病变呢?①I型糖尿病。根据统计,发病后20年内90%的患者有眼部并发症。②隐匿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无任何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往往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未曾进行任何治疗,这样糖尿病的内在病变:如微血管的损害就会持续发展,富含微血管的眼睛就容易发生各种损害。该型患者往往由于眼病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才发现患有糖尿病。③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由于未得到正规的治疗,或未能长期坚持治疗,或因一次血糖正常、尿糖阴性就误认为糖尿病已经治愈而终止治疗等等,使得体内血糖浓度居高不下,进而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代谢及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包括眼病在内的各种并发症。
☆ 眼部并发症严重程度取决于病程长短
糖尿病性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性眼病的出现并不取决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轻重以及是否依赖胰岛素,而是主要取决于患病时间的长短,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糖尿病性眼病的发生率就越高。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为例:国外研究报导,病史少于3年者,视网膜病变率仅为7.3%,而20年以上者则增为60.6%。国内报导,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病变率为38%~39%;病程5~10年者,患病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患病率为69%~90%。2000~2001年间国内研究组对8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率:病程小于5年者为15.4%,5~9年者为28.7%,10~14年者为37.2%,大于15年者为68.1%。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糖尿病眼病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的长短成正比,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
☆ 多种眼部并发症损害视力,甚则可致失明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有: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微小动脉瘤、出血和渗出,以及静脉纡曲扩张或闭塞等现象,会进一步发展为增殖性病变,最终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状态,以至失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最常发生的变化之一。②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两种均属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造成失明。
糖尿病患者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患者往往容易忽视病情的发生。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所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十分必要。一般来说,免散瞳眼底检查因其无痛无创、快速准确的特性,可作为主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个时期I 有微动脉瘤或有小出血点,(+)较少 易数 ( ++)较多,不易数
II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及I 期,(+)较少 易数 (++)较多,不易数
III 有白色软性渗出及II期病变,(+)较少 易数 (++)较多,不易数
IV 眼底有新生血管及玻璃体出血和III 期
V 眼底有新生血管及纤维增殖和IV 期
VI V 期病变及视网膜脱离
*以上图片由佳能眼底照相机拍摄
☆ 把握先机,抵抗糖魔侵袭眼睛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关键,特别是对有效视力的保存极为重要。一些有眼部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经过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后,眼部病变静止,或发展延缓,或病情减轻,有的甚至可以逆转。如糖尿病性屈光不正、眼肌麻痹,早期经过控制血糖等治疗后,屈光方面的异常可全部消除,眼肌运动也可完全恢复正常。再如糖尿病性白内障,当早期发现晶状体轻度混浊时,积极给予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后,晶状体混浊可静止,甚至逆转为透明。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果早期发现后,立即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再辅以激光光凝治疗,可中止或减慢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缓解病情,保存视力。反之,糖尿病性眼病如果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或虽早期发现但未能积极治疗,那么患者病情会不断加重,甚至最终将丧失视力。
☆ 建议
每一个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都应该定期检查眼底。我院使用的佳能免散瞳眼底照相机CR-2,患者只需将头部轻轻放在指定位置,几分钟后就可以得到眼底照片,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患者的眼底状态,方便医生做出诊断,极大地缩短诊断周期。患者也不会感到不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当患者自觉眼前有“蚊子、蜘蛛网”等飘浮物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到医院散瞳查眼底。建议糖尿病患者无眼底病变者每半年至一年,有眼底早期病变者每三月检查眼底一次,有助于及时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以便及时指导治疗,并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以上图片为佳能眼底照相机CR-2
本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完整的健康资讯,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医药资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