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是上世纪医学史、心理学史上殿堂级人物,他某天发现自己口腔内长了一个小肿物,但他没有引起重视并照旧吸烟。结果口腔内肿物越来越庞大粗糙,最后诊断为口腔癌。在先后进行了几十次大小手术后,他最终死于口腔癌。
跟弗洛伊德相似,越来越多烟酒不离口的中老年甚至青年走上了患口腔癌的道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陈伟良教授介绍,在过去的30年间,虽然针对口腔癌的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的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总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对于晚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常规的治疗似乎疗效依然有限,而另一危险局面在于口腔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所以重点应规避日常致癌危险因素以积极预防。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陈伟良教授
专家提醒,当有不正的牙齿或假牙对周围组织产生摩擦时,应立即矫正。(资料图片)
烟酒导致口腔癌发病风险提前
“口腔头面部肿瘤包括自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的所有恶性肿瘤,有头面部软组织、耳、鼻、咽、喉、口腔、唾腺、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和眼内肿瘤。口腔头颈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0%,而其中的口腔癌的发病比例又占据口腔头颈部肿瘤超过20%。”陈伟良介绍,口腔癌在全世界是居第六位的常见肿瘤,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1~5倍。
专家介绍,口腔癌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加有关,人过不惑之年后发病率一路走高。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将有更多中老年人处于发生口腔癌的高峰期内,其危险随年龄递增而大比例增长。
“以前口腔癌患者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然而我们近年来发现,年纪轻轻患口腔癌的病人越来越多,不少都是二十出头的青年。”陈伟良指出,这与日常不良饮食等行为密不可分,后天环境行为因素可催速口腔癌提前来到、快速发展。
陈伟良表示,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口腔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患口腔癌的危险随着每天吸烟的支数和吸烟的年数而增加,口腔癌发生率的增加与酒的消耗量也呈现出正比。曾有调查显示,日本男性的烟酒消费量比女性高出约六成,导致其口腔癌死亡率也大幅增加,远高于女性。
据了解,不少国家通过研究证实,人体口腔上皮中的鳞状上皮结构对人乳头瘤病毒存在易感性,由于吸烟及饮酒与口腔癌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因素,所以长期烟酒不离手的中年男性,应有意识减少使用或戒除,“这是高危人群最简单有效的预防口腔癌办法之一。”他说。
“吃槟榔也是公认可导致口腔癌高发的危险因素。印度口腔癌发病率相当高,在中国的台湾、湖南、海南等地区,口腔癌发病率也居高不下。”陈伟良主任介绍,这与这些区域习惯吃槟榔有关。“随着湖南、海南到广东打工人口的大量涌入,临床发现年轻外省口腔癌患者逐渐增多,而且追问行为史,不少都是每天槟榔不离口。” 他介绍。
出血是口腔癌一大危险信号
不少患者就医时会询问医生:“我口腔内长了一个肿块,但是不痛,没关系吧?消炎药为什么不可以解决?”据了解,部分病人对于口腔癌有错误认识,认为肿瘤一定会产生疼痛等不适感,如果肿块“相安无事”则可排除为肿瘤。就此,专家指出,恶性肿瘤不一定会马上产生疼痛。如口腔黏膜上皮长出的恶性肿瘤,初期往往还未直接侵犯人的神经,所以此时疼痛不适感便没有体现;而当肿瘤过大压迫神经组织或肿瘤纵深发展侵犯神经时,疼痛就会产生。
陈伟良介绍,出血是口腔癌一大危险信号。“疼痛无法作为自身判断标准,患者应观察口腔近期是否容易出血,因为生长在口腔内的肿瘤稍微碰触就会流血,这是由于癌症细胞快速增生,相应的肿瘤组织血管也会不断增生,导致出血较正常细胞容易。”他解释。
溃疡超三周未愈应警惕口腔癌
“不少人会混淆复发性口腔溃疡和预示癌症信号的溃疡。”陈伟良指出,这是另一大常见误区:由于溃疡在普通人群发病十分普遍,所以很多人对此掉以轻心。“常常遇到复发性口腔溃疡者胆战心惊来咨询是否患有癌症,而溃疡久治不愈者则迟迟未检测排除患癌的‘颠倒’现象。”他说。
专家解释,口腔溃疡是日常生活中多见情形,但某些口腔溃疡又确实是癌变征兆,所以自我诊断、明确区分非常重要。不少人身体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睡眠不好导致精神紧张、劳累或感冒时,都会诱发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点就是自愈性,不经治疗也可自己愈合,对它没有可根治药物,一般而言,口腔溃疡伤口只要不继续给予外在创伤,适当治疗后,通常在两三个星期之内应该会愈合,而且复发性口腔溃疡每次发作的部位大多不一样。”由此,他提醒,如果同一地方发生口腔溃疡,伤口未愈超过三周以上,而且没有任何好转迹象,则要警惕此类难愈合的溃疡有可能是口腔癌在人体的早期表现之一,应立即到专科进行排查以明确诊断。
30%的患者可采用分子靶向治疗
“手术仍是口腔癌首选治疗方法,因为它疗效确切;如果已经处于口腔癌中晚期,则应展开手术外的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等;还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可以考虑分子靶向治疗。”陈伟良介绍,开展分子靶向治疗的病人大约占到临床30%的患者群。
“分子靶向治疗现在在肝癌、肺癌治疗上相对比较成熟,在口腔癌方面也越来越广泛被使用。”陈伟良向记者介绍,口腔癌分子靶向治疗指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物质特异性干预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口腔内肿瘤的发展。临床实践证明,分子靶向治疗不仅能“杀灭肿瘤”,而且能诱导肿瘤细胞想正常细胞分化而“治愈肿瘤”,或通过抑制癌基因信号、延缓肿瘤发展而使患者“带瘤生存”。
陈伟良介绍,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仅有10年历史,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治疗。“但可以乐观地认为,由于多种靶向药物的成功研发,这将有利于肿瘤变成慢性过程,大大提高了患者五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会有更多患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他表示,在将来有可能将恶性肿瘤转化成类似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病。
小贴士
如何预防口腔癌?
专家建议,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C及D以抗癌,多吃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少吃熏烤腌制类食物,可降低口腔癌发生风险。
专家提醒,当有不正的牙齿或假牙对周围组织产生摩擦,应立即矫正以免刺激癌变;经常漱口刷牙,保持每日口腔清洁卫生;如果发现口腔内有任何肿块赘肉、脱皮落屑或是颜色变化,最好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