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旺(左)教授在指导研究生
“30年的探索和研究始于一次细菌实验。”在实验室里,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生物波研究室主任刘俊康这样说起“生物波”、“生物波调控因子”的渊源。30年前的一个冬夜,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波创始人徐启旺教授不经意间发现在几个没来得及清洗的培养皿中,铜绿假单胞菌形成层次状菌落。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意味着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律动规律?它与人体的健康有何关系
?徐启旺就是由此开始发现了生物波和生物波调控因子的。
30个春去秋来,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生物波研究室团队两代人,在院校几代领导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了大量小白鼠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细胞律动规律果然存在,生物波调控因子果然对细胞活性具有特殊促进作用。已逾花甲的徐启旺教授谨慎地说,“我们才初步了解了生物体内的这种律动,将之称为生物波,并提出了生物波理论。”他解释,生物波是群体细胞以高度的自适应能力,通过自组织方式,在波峰与波谷的随机交替中,展现生命活性的混沌过程。
波动,混沌,徐启旺找到了生物波与健康的联系:“周期预示疾病,混沌意味健康”。生物波还能通过与内外环境互相融合而提高细胞活性,从而促进健康。
刘俊康介绍,“生物体自身应对环境变化存在耦合振荡规律,生物波在生物体内正常律动时,会自动产生一种促波氨基糖,这种具有调节机体内生物波功能的生物波调控因子,能影响细胞群体,使其适应环境变化,继而促进生物体与环境和谐耦合振荡,达到健康的目的。”
研究中,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生物波研究室还根据“血液细胞参与全身循环,血细胞状态能反映机体内环境的整体状况”这一思路创立了13项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不仅验证了机体内生物波的存在,同时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有了生物波检测技术,检测体内生物波是否正常,评估身体处于什么状况,就变得像验血一样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研究让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生物波研究室取得了另一个重要发现。即与生物波密切相关的物质生物波调控因子。这个发现让生物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明晰了。刘俊康认为,“个体化治疗将会是生物波应用的一个大方向”。他解释,“通过对不同病人生物波的检测,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既体现了科学性,又实现了人性化,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可观。”进一步研究表明,智能药物和针对生物波波峰波谷时间点服用的复方制剂让生效药和诱导药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届时生物波将不再是个新鲜词汇,而是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医学科技。”
目前,他们已获得国家药监局3项临床试验批文,围绕生物波调控因子应用开发申请了71项发明专利,获授权发明专利中国18项,美国6项,欧盟2项,日本1项,同时,他们还承担国家化学1.1类新药缓激常泰的研究。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生物非线性学术研讨会上,美国营养学家Marvin教授眼中,“生物波”都被作为一个原始性创新而备受瞩目。《生物波科学和应用肿瘤学》双语季刊已在全球发行3年,发行量达11万份。
从生物波理论的初步形成到搭建学术平台,再到走向世界;从一次偶然的发现到生物波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生物波研究室以创新者的姿态在漫长的科学道路上求索着。面对成就和挑战,刘俊康总结说,“做研究,要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我们会把生物波的研究坚持下去。”
生物波、生物波调控因子,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期望和选择。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的生物波研究人员还将孜孜追求,用毅力和才华,为生命带来炫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