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美滋奶粉事件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3日上海质监总局发布公告,确认中国大陆生产的多美滋奶粉全部未检出三聚氰胺。随后,多美滋公司在多家媒体上宣传“多美滋产品检验完全合格”和“真金不怕火炼”的大幅广告。
与此同时,个中的疑云非但没有因为这些消息的公布而变得明朗,疑因饮用多美滋导致结石的患儿人数反而仍在节节攀升。据报道,截至14日晚8时,在册登记的疑因饮用多美滋奶粉而患结石症的患儿数字已高达96名,这些孩子来自于全国各个省市,“他们唯一吃过的一样的东西是多美滋奶粉,唯一相同的问题是肾部有各种的问题”。
问题未能澄清,社会仍然在疑惑中徘徊。目前的结石宝宝与多美滋奶粉到底有无关联,怎样才能避免更多的“结石宝宝”出现,怎样避免事件发展成为更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我们依然没有获得可以信服的答案。多美滋没检出三聚氰胺,也许在食品检测的意义上是“产品合格”的,但婴幼儿患结石的原因是不是只有三聚氰胺一种,“产品合格”是否就一定意味着产品安全?要知道,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前,三聚氰胺也不在质检部门的检测之列。更进一步说,如果不是饮用多美滋奶粉的问题,那结石宝宝的病因究竟在哪?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应该及时介入并将结果及时告知公众?很显然,一个“多美滋奶粉不含三聚氰胺”的公告,远远无法将社会对多美滋奶粉事件的重重问号拉直。
结石患儿数量在一天天增多,已成为多美滋奶粉事件中无法漠视的严峻事实。这其中存在的多个疑问,真实的体现出了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和公众需要的信息之间的距离。当公共安全疑云发生,政府需要做的,要查找其中根源在哪,而非止于单个事实的认定。哪怕是目前的科技手段,无法确认其原因,也可实事求是地给公众一个解释。这种追究探寻的最终指向,不是要去证明企业的清白,而是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不让公众在纷繁的信息中“跟着感觉走”。
三鹿奶粉事件的伤痛还远未愈合。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三鹿奶粉事件中,最令人愤慨而悲伤的,不是不法分子在奶粉中掺入了多少三聚氰胺,而是社会在接受“产品合格”的宣传的同时健康受损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多,最终演变成一个伤害了30万人的公共安全悲剧的过程。我们今天审视多美滋奶粉事件,这应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最深刻的教训和最应该警醒的问题所在。
无论是政府的监管,厂家的责任,还是媒体的作为,三鹿的悲剧都不能再重演。而这其中,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防线,给出多美滋奶粉事件中最关键和重要的答案,应该是最为紧迫、无可退让的责任所在。一个公共安全有保障的社会,不能让公众不清楚危险的来源,更不能坐视伤害的一天天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