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等媒体报道:北京一两岁女童于11月25日上午在丰台区东大街西里社区卫生服务站注射甲肝疫苗后高烧不退,最终于两天后的27日中午猝死。孩子的《免疫预防接种证》上显示,其注射的是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批号:2008052105。其家长否认孩子有遗传病、既往疾病史,同意卫生部门通过尸检查找死因。
目前,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局、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已联合成立调查小组,对疫苗的来源、运送过程等进行深入调查。有关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注射疫苗与该起事件有关,也未接到同类的疫苗注射异常反应报告,但为安全起见,丰台区已经在全区接种点暂停使用同批次甲肝疫苗。据悉该批次产品只用于北京地区的疫苗接种,并未销往外地。由于目前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公司并没有采取召回行动。
女童猝死的新闻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也让部分家长产生了疑问和忧虑,担心本来为防病接种疫苗,结果却损害孩子的健康。到底该不该给年幼的孩子接种疫苗?注射甲肝疫苗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如何保障孩子的接种安全?记者带着家长的诸多疑问走访了有关疾控专家。
接种疫苗有利成长但不可盲目求全
专家表示,儿童定期接种疫苗有利成长,女童猝死的真正原因尚未确认,家长们切不可因为某些特殊个例因噎废食。从儿童免疫能力形成来看,6个月至3岁以内的儿童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善,身体抵抗力弱,抗病毒能力非常低。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他们获得对相关传染病的免疫力,是帮助他们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因此按时接种疫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家长应根据国家计划免疫的要求,定期为孩子接种多种预防疾病的疫苗。
专家同时提醒,儿童接种疫苗不可盲目求全,而应根据身体条件来进行。根据卫生部制订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定,从今年9月1日起,我国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由原来的6种扩大到14种,即在原有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这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加入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这8种。其中,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只在有相关疫情出现时,才提供免费接种,一般情况下不接种。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疫苗。
接种疫苗有禁忌最好携带相关病史
专家指出,儿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并不适宜接种,比如: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正严重腹泻的儿童;正在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儿童;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的儿童;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儿童;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良不全等及血脑屏障作用差的儿童;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等都不宜或暂时不宜接种。
各种疫苗都有相关禁忌,因不同疫苗的性质或成分有所不同,其疫苗的禁忌也不同。家长应注意辨识规避,否则接种不仅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而产生副作用。具体到甲肝疫苗来看,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发热、体温超过37.5摄氏度;过敏体质;存在免疫缺陷的儿童均不宜注射。
为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家长带孩子接种时,最好携带相关病史,并主动说清孩子的身体情况,如实回答医生的各种问题,以便医生视孩子的机体健康状况正确判定是否接种。这样既可减少疫苗接种的副反应,又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接种后个体反应有差发现不适立即就诊
专家介绍,在世界卫生组织疫苗使用指南当中指出,疫苗注射当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说注射后局部的红肿,婴儿出现注射后过敏的一些反应,这些不良反应90%以上跟疫苗的质量无关,可能是个体的差异问题。
儿童由于个体的免疫功能有差异,即使在完全一样的接种情况下,个体反应也有差异。一般来看,接种甲肝疫苗不会有严重的反应,注射疫苗后少数情况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一般在72小时内会自行缓解。极少情况有皮疹出现,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对症治疗。还有一些轻微的症状:如头痛、食欲不振、感觉疲倦等。
专家提醒家长,孩子接种完疫苗后,不要马上回家,应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左右,无异常反应后再离开。如果孩子回家后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但很快就消退,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如果这些症状加重,且不见好转,应尽快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