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娱乐信报3月2日报道 同样是“感冒”,在有的医院需要花费600多元,在有的医院只需两元钱;由于医院导诊指示不清楚,竟有患者上下楼12次才找到医生的诊室。昨天,中消协公布的医疗服务消费体察活动报告中,揭开了部分医院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十大问题。
据介绍,本次医疗服务消费体察活动得到了761位消费者的热情参与,共对178家医院(公立医院125家、私立医院53家)的门诊服务进行了878人次体察。
问题1 同病不同价费用差别大
体察结果显示:从各医院对“感冒”治疗的费用比较来看,公立医院平均67.1元,最高672元,最低2元;私立医院平均48.6元,最高200元,最低4.5元。可见,对于同种疾病各医院间医疗费差别巨大。
问题2 医院药品价格多高于药店
不少消费者反映,即使同一种药品医院药品价格也普遍比药店高出许多。体察人员郭某因患感冒多天到某医院看病,医生给开了4天消炎点滴和抗病毒冲剂,医院划价金额为672元。后来,她选择到药店买药到社区医院打针的方式治疗,不到200元便治愈。
问题3 导诊不完善找医生费事
因医院导诊指示不明,体察者上下楼12次才找到医生的诊室。部分消费者反映,有的医院导诊标识不醒目,指示牌高高在上且字体偏小,一般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不易看清。
问题4 问诊不细致上来就化验
有的医生看病千篇一律,不具体问诊,动辄让患者先做一系列的检查化验。体察人员以感冒患者的身份对14家医院的医疗服务情况进行体察时,有7家医院在没有给“患者”量体温、看嗓子或听诊的情况下单凭问诊情况便予以确诊。
问题5 程序不规范盲目开处方
部分医生诊疗程序不规范,有的医生只给患者开处方不写病历,有的医生甚至在给患者看病前就已写好用药处方,填上患者的名字就能用。体察人员以患“慢性胃炎”的身份对某医院体察中发现,治疗处方在“患者”看病前就已经开好了,医生只是填上了“患者”的名字。
问题6 不看病就开药违法治疗
体察人员模拟“家中有人长期患病且病情严重、症状与专科医院的宣传内容相似、无其他病史”情况,体察了58家专科医院的门诊服务情况。体察结果显示56%的医生表示可以先开些药,患者不必亲自就诊,专家认为这也违反了《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
问题7 潦草处方患者看不明白
目前门诊医疗开具处方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有的字迹潦草无法辨认,有的缺少处方完毕标志,有的连普通感冒也给开出多种抗菌消炎药,还有的西药和中成药出现在同一处方,更有的涂改处方且不作说明。
问题8 一个感冒得问诊多科室
目前部分医院和医生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依赖医疗检测设备的现象,对于感冒、胃痛等比较简单的病,有的医院要让消费者去几个科室问诊。
问题9 医疗检验结果互不相认
目前相当多的医院以种种理由对于来自其他医院的医疗检验结果采取一概不认可的做法,消费者在A医院的化验单或拍的片子得不到B医院的认可,必须重新化验或拍片。有关专家指出,具有一定资质的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的共享互认能有效降低消费者的看病就医成本。
问题10 节假日看病比平时难
相当多的医院节假日看病挂号要挂急诊,一些检查化验项目只能在周一到周五做。目前由于多数医院节假日期间投入的医疗资源要明显少于正常的工作日时间,而相当多的患者又只能在节假日看病就医,消费者看病难问题在双休日期间表现得更加突出。
中消协:政府应该加强医疗价格规范
根据本次体察结果,中消协建议有关医疗服务机构完善导诊标识,提供优质导诊服务;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和规范,切实解决药品价格偏高问题;各医疗服务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便患者节假日就诊;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使得具有相当资质的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能够互认。
中消协说,体察结果表明:部分医师问诊不细致、诊疗程序不规范、不按规定开具处方;有的甚至无视患者利益,让患者接受“过度检查”,随意给患者开“大处方”;一些专科医院的医生甚至不给患者当面问诊便开具处方,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为此,呼吁有关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强化医风医德教育,规范医师诊疗行为,尽职尽责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