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北京论坛召开 发布四种抗病毒药安全性监测通报———
今年4-6月间,市药监局监测到的板蓝根等四种抗病毒药不良反应28例,其中,鱼腥草注射液引发2例严重不良反应。
今天上午,首届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北京论坛召开。会上,市药监局发布了板蓝根、利巴韦林、抗病毒颗粒和鱼腥草注射液四种抗病毒药安全性监测通报。数据显示,本市14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14万人次使用上述四种药物,涉及39家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鱼腥草注射剂注射引起2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其他26例为轻微不良反应。
市药监局副局长方来英表示,针对14万人次的药物监测,出现28例药品不良反应,这个比例应该算低的,因为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并不代表该药物就属于不合格药品。他表示,这几种药物总体评价其安全性没问题。
专家提醒市民临床使用注射给药时,应加强用药监护,尽可能选用安全性较好的口服剂型,避免快速输注,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鱼腥草注射液
主要有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和平喘等作用
抗病毒颗粒
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
利巴韦林
为广谱抗病毒核苷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病毒性感冒、腺病毒、肺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带状疱疹及病毒性脑炎等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要用于温病、发斑、喉痹、丹毒、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
今年4月下旬,国内最大规模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行动在北京启动,主要调查板蓝根等药品。
监测行动由国家和北京市两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主要调查板蓝根、抗病毒颗粒、鱼腥草注射液和利巴韦林四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处透露,在北京,一年四季总会有像感冒这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这类药物的使用人群的样本数量比较大,涉及人群的年龄结构梯度也比较大,所以,将它作为大范围样本的试点。
明年重点监测喹诺酮等抗生素
又讯 明年,本市有关部门将重点监测喹诺酮等抗生素药品的安全性,今天上午,在首届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北京论坛上,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方副局长透露。
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目前北京二级以上医院已建立了监测报告点,以后将在所有一级以上医院建立报告点。明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对喹诺酮等抗生素药品开展药品安全性评价,并开始实施重点药品监测。据了解,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各种沙星类药,如氧氟沙星和氟哌酸,有一些商品名为奥复星和悉复欢。
应急处理机制 预计年内施行
记者了解到,国家方面的药品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机制的程序起草已经完成,目前正等待审批,预计年内可以施行。
它的实施,将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在最短时间内被控制住,防止其蔓延和重复性发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颜敏处长告诉记者,目前一般情况下,国家药监局3到4月会发布一次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市民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上第一时间看到国家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不良反应应急处理直至停产
按照国家局紧急处理程序要求,北京将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应急处理程序。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处丛处长告诉记者,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后,有三种应急程序,“一是从非处方药转为处方药;二是修改药品使用说明书;此外,如果不良反应特别严重,将直接令其停产。”
市药监局鼓励药品召回制度
另外,本市要建立实施企业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同时,市药监局逐步鼓励企业建立药品召回制度。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方副局长表示,从长远来看,药品召回制度对企业是有利的,不但将简化可能发生的复杂的、麻烦的经济纠纷,而且还召回了消费者的信赖、维护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数字新闻
2001年开始通报目前共发出8期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到2001年,开始启动建立相关的信息通报制度。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一共下发了八期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从2003年的第四期通报起,向全社会公开。
国际上30%我国2%-3%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曹立亚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药品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该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30%左右,这样的报告才具有参考价值,而我国的这一数值为2%-3%。
2005年上半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
按照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统计,排名前5位的地区依次是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据悉,2005年上半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三万六千余份,其中新的、严重的病例报告占4.6%。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DrugReaction,缩写为ADR)下的定义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包括毒副作用、过敏反应、致癌等。(李里)